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光远新材”)拟创业板ipo,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是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是陈宇涛、王建文。
光远新材是一家集电子级玻璃纤维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电子纱和电子布系列产品。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李志伟直接持有公司35.33%股份,间接持有公司0.54%股份,合计持有公司35.87%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资料图】
光远新材本次拟公开发行新股数量不超过166,321,600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且不超过25%,不涉及股东公开发售股份。公司拟募集资金26亿元,用于年产7万吨高性能超细电子纱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1亿米高性能电子布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年产8000万米高性能超薄电子布生产线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深交所凯发k8一触即发官网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2022年12月31日,光远新材因ipo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的相关规定,深交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3月,光远新材营业收入分别为82,752.85万元、86,584.57万元、169,947.38万元、38,396.9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161.40万元、-742.20万元、52,912.80万元、6,129.1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246.38万元、-3,535.57万元、53,324.89万元、6,380.78万元。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各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338.89%、-2,455.99%、85.92%及58.52%,波动相对较大;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各期营业总收入比重分别为78.41%、78.71%、70.18%及63.40%,占比略呈下降趋势。
光远新材表示,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时,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公司成立早期持续保持较大规模对生产设施、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的投入,而销售规模较小,从而形成历史上的业绩亏损,导致公司整体变更时存在未弥补亏损。公司整体变更时存在的累计未弥补亏损已通过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净资产折股消除,不存在侵害债权人合法权益及债务纠纷等情形。
据经济参考报,光远新材一直声称公司瞄准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内中高端市场,成为仅有的极少数能稳定批量生产并供应超细纱、极细纱和超薄布、极薄布的内资厂商,但公司产品绝大部分均为中低端产品。
据每日经济新闻,按照ipo计划,光远新材拟募集资金中12亿元用于“年产7万吨高性能超细电子纱生产线建设项目”(简称超细电子纱项目)。在超细电子纱项目的环评文件上看到,该项目分两期进行,合计产能分别为g75纱3.5万吨、e225纱1.9万吨、d450纱8000吨、d900纱4000吨,以及c1200 、bc1500 、bc2250和bc3000纱。按照电子纱分类,g75为粗纱,e225为细纱,d450纱、d900纱为超细纱,c1200 、bc1500 、bc2250和bc3000为极细纱。也就是说,年产7万吨的超细电子纱项目,实际3.5万吨为粗纱,1.9万吨是细纱,只有1.6万吨才是超细纱和极细纱,项目名明确标明“超细电子纱”似乎有“名不副实”之嫌。
净利连亏2年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3月,光远新材营业收入分别为82,752.85万元、86,584.57万元、169,947.38万元、38,396.9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161.40万元、-742.20万元、52,912.80万元、6,129.1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246.38万元、-3,535.57万元、53,324.89万元、6,380.78万元。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3月,光远新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4,102.78万元、18,228.36万元、45,463.14万元、3,586.71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64,886.34万元、68,148.67万元、119,262.11万元、24,344.98万元。
光远新材的净现比波动大,收现比略呈下降趋势。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3月,光远新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各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338.89%、-2,455.99%、85.92%及58.52%,波动相对较大;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各期营业总收入比重分别为78.41%、78.71%、70.18%及63.40%,占比略呈下降趋势。
整体变更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风险
光远新材招股书指出,公司整体变更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风险。
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时,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公司成立早期持续保持较大规模对生产设施、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的投入,而销售规模较小,从而形成历史上的业绩亏损,导致公司整体变更时存在未弥补亏损。公司整体变更时存在的累计未弥补亏损已通过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净资产折股消除,不存在侵害债权人合法权益及债务纠纷等情形。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良好,营业收入规模持续增长,盈利能力向好。
若未来公司出现盈利能力下降或遭受其他不可预期的风险导致持续亏损,则可能出现未分配利润为负的风险。
存在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关于对赌协议的风险
光远新材招股书披露了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关于对赌协议的风险。
深创投基金与李志伟、李卫平、李广元、李静敏、河南凤宝特钢有限公司、林州凤宝管业有限公司及公司于2021年6月签署了《增资合同书之补充协议》,约定回购义务人为李志伟、李卫平、李广元、李静敏、河南凤宝特钢有限公司和林州凤宝管业有限公司,公司不存在回购义务。
上述对赌协议中,公司不作为对赌协议当事人,协议中不存在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化的约定,不与公司市值挂钩,也不存在严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或者其他严重影响投资者权益的情形,但仍存在公司实际控制人可能需要履行相关对赌条款,从而导致公司现有股东持股比例发生变化的风险。
经济参考报:产品以中低端为主
据经济参考报,光远新材一直声称公司瞄准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内中高端市场,成为仅有的极少数能稳定批量生产并供应超细纱、极细纱和超薄布、极薄布的内资厂商,但公司产品绝大部分均为中低端产品。
据了解,电子布产品中,厚布属于低端产品,薄布属于中端产品,极薄布和超薄布属于高端电子布。电子纱产品中,粗纱、细纱为中低端产品,超细纱、极细纱为高端产品。
光远新材招股书显示,收入结构方面,粗纱、厚布、薄布(中端产品)的占比相对较高。报告期内公司粗纱销售占比由19.49%增加至27.91%,细纱和超细纱收入规模不断下降。电子布方面则以薄布为主,报告期各期收入贡献比分别为29.24%、37.98%、37.78%和38.01%,逐期增加。以2021年为例,粗纱的销售额为1.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32%,薄布的营业收入为3.2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0.35%,厚布的营业收入为2.0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19%,粗纱、厚布、薄布总体占比为86.86%。
对此,光远新材解释称,当前市场厚布与薄布仍占据了电子玻璃纤维布的主要市场,其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pc、汽车电子、普通手机等,具有较大的市场应用空间,且由于厚布与薄布具有成本低、供应充足的优势,仍是下游覆铜板厂商的主要采购原材料,短期内其仍将占据主要的市场空间,为大部分电子玻纤厂商的盈利主要来源。
此外,光远新材称其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其中一项较为关键的核心技术为“低介电、low-cte等高性能电子纱生产工艺技术”。但由于目前该公司在低介电电子纱尚未实现量产,下游客户也处于开拓阶段,因此公司低介电电子纱及电子布未实现较大规模销售。
每日经济新闻:超细电子纱项目实际一半产能为粗纱
据每日经济新闻,按照ipo计划,光远新材拟募集资金26亿元,其中12亿元用于“年产7万吨高性能超细电子纱生产线建设项目”(简称超细电子纱项目),6亿元用于“年产1亿米高性能电子布智能化生产线项目”,5亿元用于“年产8000万米高性能超薄电子布生产线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单丝直径不同,电子纱分为粗纱、细纱、超细纱、极细纱等类型,以不同粗细的电子纱织造而成的电子布分别为厚布、薄布、超薄布和极薄布。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披露,由于技术限制,境内大部分电子纱企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境内大部分电子纱企业以生产粗纱、细纱为主,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在高端电子纱领域,目前可量产高端电子纱的境内厂商较少,其中极细纱更是由日本日东纺、美国agy等少数企业主导。”
由此可见,粗纱、细纱为电子纱的中低端产品,超细纱、极细纱为高端产品。报告期内(2019年-2021年及2022年1-3月),光远新材最大的电子纱产品为粗纱,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9.49%、15.40%、21.47%、27.91%;超细纱收入金额和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3.54%、12.37%、4.35%、3.23%。
对于年产7万吨的超细电子纱项目,光远新材表示,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加速布局超细电子纱领域,获得市场先发优势。
不过,在超细电子纱项目的环评文件上看到,该项目分两期进行,合计产能分别为g75纱3.5万吨、e225纱1.9万吨、d450纱8000吨、d900纱4000吨,以及c1200 、bc1500 、bc2250和bc3000纱。按照电子纱分类,g75为粗纱,e225为细纱,d450纱、d900纱为超细纱,c1200 、bc1500 、bc2250和bc3000为极细纱。
也就是说,年产7万吨的超细电子纱项目,实际3.5万吨为粗纱,1.9万吨是细纱,只有1.6万吨才是超细纱和极细纱,项目名明确标明“超细电子纱”似乎有“名不副实”之嫌。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并未对具体产能情况进行说明,仅列举了部分极细纱的产能,“建设形成c1200、bc1500、bc2250、bc3000等极细纱分别年产1500吨、900吨、800吨、800吨的能力。”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募投项目“年产8000万米高性能超薄电子布生产线项目”中,项目名明确标明“超薄电子布”,但环评文件显示设计产能为厚布4400万米、薄布2500万米,超薄布、极薄布产能为1100万米。对于该项目,光远新材表示,项目实施能够推动我国高端电子布产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公司高性能超薄电子布产品供给。
按照收入构成,光远新材的电子布产品收入,主要来源于厚布、薄布,收入占比较高。超薄布、极薄布的收入金额和占比则比较小。
报告期内,光远新材电子纱产品折合产能分别为9.04万吨、9.04万吨、9.53万吨、3.05万吨,电子布折合产能1.96亿米,2.20亿米、2.82亿米、8570.76万米。此次ipo,光远新材募投项目计划新增电子纱产能7万吨,电子布产能1.8亿米,相对现有产能来说规模较大,未来能否顺利消化还是未知之数。